返回

穷途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少年质子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,”她一边哭一边道,“你还不清楚他去了京中会是什么处境?他去了能有好日子过?这不是要剜我的心么!”

    赵誉出生时他母亲的年纪已经有些大了,能得这么一个幼子实属不易,心里疼得跟什么似的,说什么都不肯放儿子走。

    赵希直接将儿子叫到跟前,“儿啊,爹爹知道你也怨爹爹狠心,你前头还有五个哥哥,可爹爹却将你送进了出去,父母亲都不在身边,往后不知要吃多少苦头……”

    年少的赵誉低着头不吭声,他心里自然是怨的,尤其是见母亲哭成那样,去了京里无依无靠也就罢了,可一旦去了不知要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见到父母,能在父母跟前承欢尽孝。

    赵希怜爱地看着幼子道,“十三,你可记得爹爹曾教过你的触龙说赵太后的典故?”

    赵誉抿着唇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那触龙说‘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’,爹爹此番之意亦是如此,你跟着爹爹一辈子留在秀州,虽是能安稳一生,可爹爹身上并无爵位,又不能为你求得恩荫,你往后即便寒窗苦读也未必能出头,”赵希抬头摸了摸儿子的头,叹道,“你身上分明是皇族血脉,却要与那些平头百姓一般无二,日后想来难道不会胸中郁结?可你若去了京中,虽艰难却有机遇,若是运气好,能得圣上或东朝的青睐也未可知,富贵显达或可一搏,总比一辈子困在这小小秀州的好,你是个懂事的孩子,定能明白为父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听了父亲的话,赵誉想了许久,他年纪虽还小,却明白了父亲的深意。

    他亲自去劝动了母亲,最后独自踏上了入京之路。

    在太祖一脉的宗室里,送进京的都是年长的庶子,舍得把嫡幼子送去的,就赵希一个。

    可正因为赵誉的年纪与皇长孙赵郢相当,最后才能被元熙帝选为赵郢的伴读。

    皇长孙赵郢是太子赵襄的嫡长子,身份贵重,又受元熙帝的喜爱,未来无可限量,谁不想能攀上皇长孙,即便是伴读,也是无数人求都求不来的差事。

    赵誉无疑是好运的。

    赵郢的性子温和宽厚,加上两个人年岁相当,待他还不错,所以赵誉入东宫后日子不算艰难。

    只是每日寅时不到就要早起,陪着赵郢一起听那些翰林侍讲讲学,午后又要陪他去校场练骑射,天天如此,不可荒废一日。

    见到持盈,也是跟着赵郢一起。

    寿安郡主的名号赵誉在刚入京时就听说了,元熙帝最疼爱的小孙女,太子殿下的掌珠。

    因太子妃生产时难产,小郡主出生时吃了些苦,后来就一直体弱,动辄便生病,所以一直将这个女儿眼珠子一般的疼着,怕她在外头染病,很少让她出所居的院子。

    赵誉因陪伴在赵郢身侧,偶有机会便也会见到她,但多是在众人之前,如宫里各种节日庆典,她被打扮得奢华隆重,像个精致的瓷娃娃,只余一双小鹿般水灵灵的眼睛,四处望着,有时和他目光相接,小姑娘不惧也不怯,反而对冲他笑一笑。

    虽只见过寥寥几面,可她一直记得他,每每隔着众人,她都对他笑了笑,双唇无声的一张一合,赵誉便明白,她嘴里唤的是“重鉴哥哥”。

    重鉴正是赵誉的字。

    赵誉想起第一见她,她见他站在哥哥赵郢的身边,有些好奇,便对赵郢问,“这是哥哥新得的小厮么?”

    赵郢笑着摇头,指着赵誉对她道,“他叫赵誉,表字重鉴,他呀,可不是什么下人,同咱们是一家人,你也要叫哥哥的!”

    持盈心思单纯,听了便仰起头,甜甜地叫了一声,“重鉴哥哥!”

    赵誉是家中最幼,并无弟弟妹妹,更何况虽按血脉他是她的兄长,可算身份,却与她差了太远,听她这么一叫,竟有些不知所措。

    打那之后,她总这么唤他。

    赵誉想,一定是因为自己是家中最幼,没有尝过当哥哥的滋味儿,所以每每听到她这么唤自己,心头总是徒然一软。

    她是太子的掌珠,是陛下最疼爱的小孙女,再尊贵不过的天之骄女,可他呢,他空有皇族的名头,在世人眼里,也不过是皇长孙殿下的伴读而已,因身上的血脉受尽了轻视。

    却也只有她了,当真傻傻的将他视作亲人,唤他“哥哥”。

    不久后,他听闻寿安郡主生了一场大病,赵郢最疼他这个妹妹,便带着他一同去看她。

    去的时候,持盈刚刚喝完药,见哥哥进来,两个眼睛睁得圆圆的,兜了满满两汪眼泪,看着可怜极了。

    那年她才十二岁,千宠万爱地长大,性子娇气得很,可她眉眼长得好看,一双眼睛水盈盈的,便知道是撒娇,看着也叫人无限怜爱。

    “哥哥,这药太苦了,我不想吃药,”她嘟着嘴,拽着兄长的袖子,“娘娘也不让我出院子,日日都被关在这儿,我想出去……”

    赵郢听了心疼道,“元元乖,你好好养病,等病好了,哥哥带你去北苑骑马,去西内看小鹿,好不好?”

    这样的话,赵郢从前也说过,持盈听了

少年质子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